If you suspect you’ve been scammed, don’t hesitate—report it to the police immediately.

Typical cases from the past 14 days

Focus on representative scam incidents that have occurred recently, showcasing detailed methods of operation, victim feedback, and loss situations.

(only Chinese contents are available at this moment)

  • 案例: Coldplay 音樂會安全漏洞 (Coldplay啟德Show再爆「走後門」醜聞, 啟德工作人員串謀詐騙)

    • 背景: 在2025年4月於啟德體育園舉行的Coldplay音樂會中,發生多起未經授權進入事件,牽涉場地工作人員的安全違規行為,影響了參加者。
    • 詐騙方法: 場地工作人員使用假腕帶和利用緊急出口來協助未經授權的進入,繞過標準的安全協議。
    • 受害者反應: 當局拘留了嫌疑人並以串謀詐騙起訴,他們,同時場地進行了安全措施的審查。
    • 後果: 涉案人員被保釋待審,場地加強了安全控制。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社羣對此事件以幽默的方式回應,但也對場地的安全缺陷和脆弱性表示擔憂。
  • 案例: 音樂會門票詐騙勒索 (256次: 音樂會門票詐騙)

    • 背景: 一名40歲的香港女性通過Telegram成為音樂會門票詐騙的受害者,於去年4月和5月進行多次交易。
    • 詐騙方法: 詐騙者假冒一家娛樂公司員工提供折扣票,導致受害者進行了256筆交易,共計近100萬港幣。
    • 受害者反應: 在經歷巨大財務損失後,受害者認識到這是詐騙,但未能挽回資金。
    • 後果: 案件表明了門票詐騙存在的巨大風險,強調了提高警覺的重要性。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用户對於多次交易表示驚訝,並猜測可能涉及洗錢,強調網上警覺的重要性。
  • 案例: 假冒ADCC 詐騙警告 (假的ADCC退款詐騙訊息)

    • 背景: 一則聲稱來自ADCC的可疑訊息,提供不存在的欺詐調查退款,被某位個人接收。
    • 詐騙方法: 詐騙內容使用了ADCC和HKMA的名字,指示接收者通過WhatsApp聯絡假律師,申請非法退款。
    • 受害者反應: 接收者的懷疑促使其驗證訊息的真實性,避免了財務損失。
    • 後果: 此事件凸顯了謹慎驗證未經請求的通信的重要性。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社羣討論確定了常見的詐騙指標,如使用簡體中文,建議對可疑通信進行警惕和驗證。
  • 案例: 屢次出現的詐騙者「Sunny」再度浮現 (詐騙者Sunny重現)

    • 背景: 臭名昭著的詐騙者「Sunny」再次活躍於線上論壇,引發社羣內熟知的欺詐行為。
    • 詐騙方法: 雖然當前的欺詐戰術尚未披露,使用者引用了Sunny過去的詐騙活動。
    • 受害者反應: 有關Sunny重現的警告提高了社羣的警覺,預防潛在的詐騙。
    • 後果: 社羣的警惕確保了受騙風險的降低,避免了Sunny的詐騙設計。
    • 用户評論和討論: 回應充滿了諷刺和增強的謹慎,利用過去的經驗來保護自己免受熟悉的詐騙嘗試。
  • 案例: 抵押貸款欺詐指控 (Letitia James所製造的假抵押文件)

    • 背景: 紐約州檢察長Letitia James面臨指控,涉嫌偽造文件以獲取有利的抵押貸款條件。
    • 詐騙方法: 指控內容涉及虛假的居住聲明和操縱房產記錄以獲得更好的貸款條件。
    • 受害者反應: 案例中涉及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受侵害者反應,而是正在進行的調查。
    • 後果: 此案由美國司法部調查,尚未有解決方案。
    • 用户評論和討論: 討論批評法律不平等,質疑有影響力人物的財務不當行為的問責。
  • 案例: 蕭若元及其企業的指控

    • 背景: 王晶針對蕭若元的指控受到公眾關注,指稱其不道德行為和其他與詐騙相關的指控。
    • 詐騙方法: 指控包括挪用台灣資金、可疑的香港Metas項目和誤導性的理財建議。
    • 受害者反應: 雖然沒有明確的個人受害者反應,但許多支持者感到被欺騙。
    • 後果: 蕭若元面臨重大聲譽損害,尚無明確的法律後果或項目中止。
    • 用户評論和討論: 論壇中的觀點不一,大多對蕭若元進行貶低,討論其可信度和道德立場。
  • 案例: Carousell上的網購欺詐

    • 背景: 記錄顯示網購欺詐案件顯著上升,去年超過11,500起案件主要與Carousell上的釣魚詐騙有關。
    • 詐騙方法: 欺詐者通過釣魚郵件和假冒付款頁面非法獲取銀行詳細信息和一次性密碼,削減受害者的銀行賬户。
    • 受害者反應: 許多受害者無意間分享了敏感信息,在表面合法的交易中遭受了財務損失。
    • 後果: 雖然財務損失超過35億港幣,具體的挽回措施尚未詳述;強調了改進預防措施的必要性。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用户對Carousell的安全性持懷疑態度,建議使用第三方安全支付,強調區分賬户類型的重要性。
  • 案例: Channel C母公司的政府貸款詐騙 (警方上週三拘捕6名人士 涉嫌詐騙政府「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

    • 背景: Channel C的員工和母公司與一個利用政府擔保貸款計劃的詐騙案件有關,導致多人被捕。
    • 詐騙方法: 涉案單位虛構財務困境來申請「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挪用所獲資金。
    • 受害者反應: 員工在業務運營混亂中遭遇欠薪和財務不穩定,導致工作環境的不確定性。
    • 後果: 逮捕和積極的調查導致公司內部的財務和運營不穩定,影響了工作保障。
    • 用户評論和討論: 討論範圍從對受影響員工的同情到對政府資金挪用的懷疑,凸顯了潛在的監管不力。
  • 案例: 瞄準老年人的投資詐騙 (微信TG騙徒誘投資 8旬商人被呃近千萬元)

    • 背景: 一位老年商人和一名職員在微信和Telegram上被詐騙者騙取,肇事者偽裝成投資領袖。
    • 詐騙方法: 詐騙者自稱CEO和專家,通過虛假的盈利投資機會促使大量資金轉賬。
    • 受害者反應: 受害者在意識到詐騙之前轉移了巨額資金,造成了嚴重的財務損失和個人負債。
    • 後果: 儘管警方展開調查,但受害者獲得經濟補償的前景不明確,面臨嚴重的財務困境。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用户質疑富裕人士對此類詐騙的敏感性,提倡加強金融詐騙教育,尤其注重保護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