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suspect you’ve been scammed, don’t hesitate—report it to the police immediately.

Typical cases from the past 14 days

Focus on representative scam incidents that have occurred recently, showcasing detailed methods of operation, victim feedback, and loss situations.

(only Chinese contents are available at this moment)

  • 個案: 電話詐騙涉及前區議員

    • 背景: 在2023年,前香港區議員王進洋被指控參與一個電話詐騙行動,該行動聲稱受害者的親屬需要緊急經濟援助,目標是容易情緒化回應的香港市民。
    • 詐騙手法: 詐騙者使用“猜我是誰”的技術假裝成困境中的家庭成員。據稱王進洋協助收集資金。
    • 受害者反應: 受害者最初遵從請求並轉帳,但對於向當局舉報詐騙則有所猶豫。
    • 後果: 王進洋遭到法律訴訟,他否認了指控,審判定於2025年3月進行。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社區對於審判結果普遍持懷疑態度,同時也批評了對無辜人士的剝削行為。
  • 個案: 校工的虛假校董貸款詐騙

    • 背景: 此詐騙案涉及香港的一名校工,有人假冒“校董”要求巨額貸款。
    • 詐騙手法: 涉及冒充校董的詐騙者通過電話索取資金,利用對機構的信任感。
    • 受害者反應: 受害者轉交了所需資金,但很快意識到這是騙局。
    • 後果: 事件導致受害者遭受專業影響及無法追回的資金損失。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用户批評了機構防衞不足,並倡導改善對員工的保護措施。
  • 個案: 國際詐騙電話引發擾亂

    • 背景: 許多香港居民報告每日受到來自國際號碼的詐騙電話幹擾。
    • 詐騙手法: 詐騙者使用海外號碼發起聯繫,詐騙策略多為未指明。
    • 受害者反應: 受害者表示極大的沮喪,但未有重大經濟損失。
    • 後果: 主要影響為持續的不便與提高的公眾意識,儘管具體解決方案仍難以實現。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社區分享了避免詐騙的策策略,並要求更有效的應對措施。
  • 個案: WhatsApp詐騙假工作聘請

    • 背景: 香港用户收到通過未經邀請的WhatsApp消息傳來的假工作邀請詐騙。
    • 詐騙手法: 詐騙者提供虛假工作機會,通過嵌入鏈接的方式引導接受者訪問可疑網站。
    • 受害者反應: 目標人羣仔細審查這些邀請,避免點擊鏈接,從而避免成為受害者。
    • 後果: 沒有發生損失,部分接收者分享了自身經驗,作為警告他人的案例。
    • 用户評論和討論: 討論集中在保持警惕、辨認假冒招聘和識別虛偽的“+852”號碼。
  • 個案: 針對周杰倫粉絲的演唱會門票詐騙

    • 背景: 在香港,一名19歲青少年通過出售不存在的周杰倫演唱會門票詐騙粉絲,累積了巨額金額。
    • 詐騙手法: 這場詐騙涉及出售虛假的演唱會門票,利用粉絲的熱情。
    • 受害者反應: 發現真相後,受害者將詐騙報告給有關當局。
    • 後果: 對詐騙者的法律行動正在進行中,包括旅行限制。
    • 用户評論和討論: 這一案件引發了對頻繁票務詐騙的關注,並要求加強對熱門活動的措施。
  • 個案: 年輕詐騙集團被捕

    • 背景: 一個由五名年齡介於14至32歲的個人組成的香港詐騙集團,在七個案件中針對老年受害者,報告損失達48萬港元。
    • 詐騙手法: 集團利用“猜我是誰”的電話及假冒內地官員,通過虛假法律暗示誤導受害者。
    • 受害者反應: 一名45歲的受害者最初受到欺騙,但後來生疑,並在發生任何財務交易之前報警。
    • 後果: 警方介入,逮捕了五名嫌犯並追回5萬港元。隨後的法律程序定於西九龍裁判法院進行。
    • 用户評論和討論: 用户對未成年人牽涉其中表示震驚,並讚賞敏鋭的受害者採取快速行動。該案引發了對有組織騙局如同犯罪集團複雜性的討論。
  • 個案: Instagram及社交媒體友誼詐騙疑慮

    • 背景: 一名香港社交媒體用户在Instagram上遇到可疑的好友請求,可能指向一場詐騙。
    • 詐騙手法: 該詐騙涉及以虛假前提結交用户,創造更多直接詐騙的機會。
    • 受害者反應: 用户對詐騙意圖保持警惕,尋求避免潛在險境的方法建議。
    • 後果: 社區建議強調不予理會,防止因加深互動而帶來的風險。
    • 用户評論和討論: 討論既有幽默成分也有嚴肅建議,重點在於與這些欺騙性手段有關的隱私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