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you suspect you’ve been scammed, don’t hesitate—report it to the police immediately.

Daily Latest Scams

Daily automatic crawling and display of new scam cases that emerged on the same day or recently, with summaries provided.

(only Chinese contents are available at this moment)

過去24小時內討論的詐騙事件有哪些?

  • 事件: 警方搗破「猜猜我是誰」及「假冒官員」電話騙案,共拘捕5人

    • 摘要:
      西九龍警方於昨日搗破了一個電話詐騙團夥。該團夥涉及7宗騙案,包括「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及一宗以假冒內地官員身份進行的騙案,總損失達港幣48萬元。其中一宗涉及3名罪犯(包括兩名僅14歲少年)冒充受害人親屬,騙取一名90歲婆婆5萬元。警方成功截停犯人並追回現金。另一宗案件中,一名28歲女子假冒內地執法人員「特務」身份,向45歲受害女子展示假文件企圖欺騙。受害人在發覺可能受騙後報警,最終警員成功埋伏並拘捕了疑犯。

    • 心理弱點:

      • 恐懼
      • 緊迫性
      • 權威
      • 服從
    • 執行手法:
      騙徒利用電話進行以下詐騙操作:

      1. 在「猜猜我是誰」騙案中,騙徒冒充受害人的親屬,假稱需要緊急金錢援助,令受害人感到緊張和非常急迫。例如,他們向一名90歲婆婆成功騙取5萬元,因為騙徒認為高齡受害者較易受到欺騙。

      2. 「假冒內地官員」騙案則是假冒內地執法者的身份,製造權威和恐懼,以經濟犯罪罪名威脅事主,指令其必須保密以配合調查,企圖令受害者簽署虛假的保密文件。騙徒透過偽造官員身份和展示假文件來獲取受害者信任,以控制其行動及心理狀態。

    • 影響:
      在「猜猜我是誰」的騙案中,高齡受害者因擔心家人處於緊急情境而不安,願意立即提供金錢援助以幫助家人,從而容易被騙。

      在「假冒內地官員」騙案中,受害者因騙徒編造的犯罪指控感到恐慌,害怕法律後果並急於證明清白,因而容易聽從所謂官員的指令,差點受騙。

    • 用户評論:
      有用户評論指出,涉案的年輕人僅14歲,這讓人驚訝和擔憂,認為這反映出年輕羣體參與詐騙活動的趨勢在加劇,並幽默地表示「14歲就做老千,真是十分年輕有為」。也有用户諷刺道,目前新型詐騙手法多樣,稱詐騙活動已成為國際黑社會新的賺錢方式且業務蓬勃發展。 同時,有用户讚揚45歲女士在未損失金錢前就識破了詐騙,這顯示出識別騙案的意識已有所提升。